思维模式:换个方式看待困难
《终身成长》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让我觉察到自己之前的三观都存在很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很难发现的。
这本书是由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 所著,它里面的很多结论都是基于众多的真实实验和研究得来的,并非仅仅个人经验总结与分享,在学术界都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如果你还不知道这本书,或对作者不太了解的话,可以先看看她的 TED 演讲。
两种思维模式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 和 成长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更看重一些不可改变的特质,比如聪明程度、天赋、年龄等等。他们会觉得这些固定特质比努力更重要,它们决定了一个人能做某些事情或不能做某些事情以及在这件事上的成就。他们也会把自己失败归结于这些因素,这让他们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固定型思维的一些潜在问题,比如:
- 害怕失败。失败暗示着天赋不如别人,能力不如别人,自己身上某个不可改变的点不如别人。当大的失败来临,他们大概率会选择放弃
- 在意外界的看法。诸如天赋、智商、年龄这些东西都是人为定义的一些标签,这些标签只能通过和他人比较才能进一步了解和强化。因而外界的看法很重要,他人的表现也很重要,因为他人表现的比自己好,就说明自己没啥天赋,他人表现的不如自己,就说明自己还不错
- 总是想着去证明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天赋是这些人最在意的点,但往往这是很难改变的。因而他们会试着去证明自己拥有这样的天赋,而不是去解决问题,去让自己改变和成长
- 喜欢评判别人。他们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获得肯定、获得自我安慰,他们同时也会对外界进行评价,对别人进行评价。如果评价出别人不如自己,那么就是胜利,反之则说明评价体系不全面,需换角度继续评价
- 喜欢走捷径。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其实在一开始就有定论,那么自己也就无需特别努力。能有快的方法为何不用?这些思维固定的人也会将方法本身看得比使用方法去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往往他们会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不愿去尝试新的机会和挑战
- 容易和他人闹矛盾,容易情绪化。他们会把天赋等特质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不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那些他们觉得不如自己的人。遇到问题,自己没能力解决,往往会将责任推卸给别人。他们把问题看作是烦恼,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会扰乱他们的情绪
成长型思维恰恰和固定型思维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任何能力,甚至是智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的。他们会将问题和困难看作是改变自己,让自己进步的机会。他们着眼于解决问题,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提升。他们会敞开心扉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他们会尝试着与人合作去把事情做好,而不会轻易指责别人。
作者举了各种真实案例和研究实验,展示了思维模式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界、体育界、商业界、还有人际交往以及婚姻等等。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两种思维的混合体,比如你在学习当中是成长型思维,但在人际关系中是固定型思维。到底自己的情况如何,这需要自己去体察,观察自己在每个领域下的状态和心理活动,毕竟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关于思维模式,比较好的一点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来更改思维模式。但是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被完全根除。相反,这些旧信念会和你的新信念一起存在,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思维模式与认知的关系
说到思维模式,我们总是会想起 认知 这个概念来。我们可能会觉得思维模式是认知的一部分,但就我个人而言,思维模式并不等同于认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想认知真正发挥作用,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维基百科上对于认知的定义是 “透过思想、经验和感官获得知识和理解的心理行为或过程”,用通俗的话来说,认知就是你的解码器,外界的信息过来,你需要借由它来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理解。认知越强大,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正确越充分。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自信,你相信你的认知能够给你带来正确的反馈,也相信能够基于自己的认知进行正向学习和成长,并且你也相信认知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被提升。这就需要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所带给你的就是那份持久的信念和直面困难的勇气。
思维模式与我
总觉得书里面描述的固定思维的案例很多都是在描述自己。比如一直觉得自己天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因此不去进行或是抵触一些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另外和不熟的人说话不怎么好意思,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特别是和异性或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聊天就更是了;还有就是自己会对那些出自名校的人另眼相看,反过来嘲讽自己没有天才的头脑,什么事情都只会憨做;生活当中,也总会因为周围人的一两句正常的话就觉得是在说自己的不好,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从而动了情绪;有时候,甚至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是处,跟别人比啥啥不行。
从小到大,都是羡慕别人。羡慕那些上课睡觉不做作业也可以考试名列前茅的人,羡慕那些高大英俊且随随便便就拥有无数少女敬仰的男生,更羡慕那些口沫横飞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的人。说是羡慕,但感觉到的更多是嫉妒,甚至是恨。我在想为什么自己这辈子就没有办法得到这些东西。这些消极的观念一直存在于我的思维里,时时刻刻都在提示我 “你不如别人,你没有别人优秀”,即使在我帮助了他人,受了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它也会在心里默默地对我说 “你不配,这些赞扬都不是别人真心的”。
以至于我总是要证明自己,证明我有能力自食其力,证明我不靠父母也能活得很好,证明他人对我消极的看法和观点都是错误。我也会非常敏感,当别人说什么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会觉得是在说自己,因而在内心里产生很大的波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己总是会莫名的情绪化,而一有情绪化的反应我也会马上把它和周围人联系起来。其实现在想想,自己很多时候跟周围人吵架是因为自己这种敏感的特质而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说了这么多的现象和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长期的水到渠成的事情。首先,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了阻碍,那么就慢慢试着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问题。可能一开始,很多的下意识反应还会是固定型思维,但不同的是我的意识层面多了另一种声音,我也相信这声音在时间的加持下会变得越来越强,只要坚持去尝试,去调整,去反思。
我可以看得到未来那个满怀信念的自己。他不再把聪明才智作为考察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不再会把自己的努力付出说得一文不值,不再满腹怨念,天天抱怨上天的不公,也不再会时时刻刻都把别人往坏处想。他相信生活当中的任何事情都会慢慢变好,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他更加相信并享受自己努力的过程,无论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去经营爱情,他都会觉得是这个世上最最珍贵且美好的东西。